勞動教育,看似簡單,實則非常必要,人的一生與勞動息息相關,愛勞動的生活才會更溫暖。——《傅雷家書》
“民生在勤,勤則不匱”,體力勞動是勞動的基礎,即使在機械化程度很高的今天,體力勞動也不會過時。盡管今年海安中學高一軍訓推遲到開學以后,但勞動教育的弦始終沒有松。軍訓結束的第二天,海安中學的學生就奔赴海中學生實踐農場開展農場勞動周活動。首批赴農場勞動的班級是高一1、2、15、16、17、18班。同學們從課堂走向田地,參加秋收勞動,學習生活和勞動技能,感悟勞動的艱辛與快樂,體驗豐收的喜悅和幸福。
農場勞動周第一關:步行關
從學校徒步到海中農場,不僅考驗學生身體的極限,更挑戰他們毅力的極限。在這段行進的路程當中,有疲憊和煎熬,但沖破極限后留下的是堅持與堅強。三十華里的路,同學們用一步一步的堅持去丈量,有勞累,也有歡樂。一路嘹亮的歌聲見證了他們堅持不懈、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。秋日之時,步行之中,學生們沿途還看到了農民們勞動的場景。
?
?
?
農場勞動周第二關:生活自理關
來到了農場,同學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干,鋪床疊被、洗衣刷鞋、整理內務。就餐時間,同學們自己當起了食堂的“小主人”,分工合作,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項任務。有的為其他同學打飯、分菜,盛湯,有的飯后擦桌子,有的洗碗筷,同學們充分體驗了自食其力的快樂。
?
?
?
?
?
?
?
農場勞動周第三關:勞動實踐關
田地是同學們的天地。鋤草、松土、拔黃豆、掰玉米、除雜草、喂牛羊、收割、挑擔、治蟲、施肥,實際操作農機農具……陽光不燥,微風剛好。號子聲、歡騰聲,喧鬧了整個田地;泥土香,青草香,彌漫了整個田壟。一個個荷著鋤頭,拿著鐮刀,扛著草框……汗水沾濕了同學們的衣衫,讓我們看到了勞動的熱烈與生命的豐盈。成熟的季節,農場熱鬧而喧囂,幸福呈現在同學們掛滿汗水的臉頰上!
?
?
?
?
?
?
?
?
?
?
【農場勞動周總結交流會】
第一批學生勞動實踐回來后,老師們各自交流了同學們在農場進行勞動實踐的具體情況,并在第一批勞動實踐課程實施的基礎上,進一步優化和豐富實踐內容。
?
【學生感言】
吳雨澤:
晨起是濃密的烏云,時不時拂面而來的風卻也擋不住我們前進的步伐。盡管出發前天公不作美,我們還是斗志昂揚,向海中農場出發了。
第一天住在農場,除了對勞動實踐期待,更多的是新奇與興奮。兩側是青翠蔥蘢的樹木,隨著三色彩紅線走入農場,映入眼簾的一片淡紫色薰衣草的海洋。淡雅素凈、簡潔明麗的色調,讓我們剛剛疲憊不堪的身體重新注入活力。稍作休整,我們開始正式的勞動體驗了。
我們小組第一個任務是摘豆莢。雨衣、手套、袖套,我全副武裝走上“戰場”。陣地已經運來了一堆堆黃豆桿,大家圍坐一旁有說有笑地開始了。由于戴了手套,之前一貫靈巧的手變得十分笨拙,把豆莢從幾近干枯的秸稈上扯下來,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,操作起來就沒那么容易了。我努力將粘上泥土的葉子與隱藏其中的豆莢分開,再用力扯下,分黃綠色放成兩堆。手指在松松垮垮的手套里艱難地活動著,手也酸、腰也痛,但身邊的豆莢越堆越高,心里蠻有成就感??墒腔仡^一看,身旁的農民奶奶兩手十分麻利嫻熟,讓我覺得像是一種表演?!芭_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”,這些奶奶是無數辛勤勞作農民的縮影,他們用一雙雙勤勞的手,撐起了中華民族的根。
后來我們還去拔草,盡管回到宿舍大家都累得不想動,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。多年來,好久沒有離大自然如此之近,遠離了課業和壓力,連林間清新的空氣仿佛都會帶給人力量。勞動教育課程,不僅強健了身魄,更凈化了心靈,提升和完善了自我,勞動的不易更讓我明白了珍惜。“勞動最光榮”,作為新時代的青年,我們更應當注重勞動實踐,讓自己發展成為一個健全的人。
張惠繇:
秋風訴說著離別,我們第一批的農場生活即將結束。與前幾日的勞動項目不同,早晨晨跑后,我們來到了農田,學習耕地和打壟。
連續的陰雨天,土地變得濕軟,一腳踩上去,仿佛登上云端,就像剛出爐的海綿蛋糕。使用的耕地工具有釘耙和鋤頭,也有機械化的耕地機,我以前只是在書上看過如何耕地以及耕地的作用,今天終于有了真實的體會。隨著機器緩慢的前進,泥土屑在腳下翻滾,飛揚的塵土在空中翻騰,裹挾著被打碎的青草的清香和雨后的清爽,田間地頭更有我們的汗水和歡笑。
在農民伯伯的指導下,我學會了耕地和打壟,才知道要種下一粒粒種子之前還需要付出這么多的勞動,可見我們餐桌上的飯菜是多么的來之不易!回想以前我們把吃剩的東西直接倒掉是多么的可惜,回去后我一定做“光盤行動”的堅決執行者。
【家長感悟】
曹競文爸爸:看著老師發來的丫頭農場活動的照片,思緒一下拉到了20多年前。我是98屆海中畢業生,當年也參加了農場活動,一樣的步行,一樣的田間勞動,一樣豐富的晚間活動。步行去農場,一路歡歌笑語,不覺疲憊。挑雞糞、搬磚頭,挖山芋,篝火晚會,把挖的山芋提前放在篝火里,活動結束,拿上臉盆開始分發,吃著香甜的山芋,滿臉洋溢著笑容,時至今日,仍然記憶猶新。“農場課堂”培養了孩子們堅韌不拔的性格,團結協作的意識,是海中獨有的教育方式,也成為所有海中人永遠的記憶。
宋欣洋媽媽:姑娘今年考上了我的母校海安中學,得知軍訓結束后即將奔赴海中農場實踐基地進行勞動實踐活動,我感覺安排的太有必要了。現在的孩子生活在城市里,整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,家務活家長舍不得讓他們浪費時間去干,導致好多孩子四體不勤,五谷不分。1991年秋,得知我們要去參加農場實踐活動,同學們都很興奮。當年的海中農場很破舊,路也不好走,但同學們興致盎然,幾十里路走到農場也沒覺得多費勁。宿舍是平瓦房,十人一間,房間很潮濕,斑駁脫落,比現在差了很多,但當時并沒有同學叫苦。同學們清一色的解放鞋,到農田里掰玉米、摘黃豆時就會發現穿解放鞋的好處,臟了解放鞋只要在水龍頭下沖刷幾下便干凈了,而且易干,好多同學只帶了一套衣服,也沒地方洗澡,晚上宿舍便是一陣汗味,也沒有誰嫌棄誰,現在回憶起來那種味道就是青春的味道,勞動者的味道。
陳思彤媽媽:從未做過農活的寶們做得棒棒的!所以,有一種不會,是媽媽覺得你不會!
張維鑒媽媽:不知其他孩子怎么樣,我看到我家的小家伙從開始住宿到軍訓再到去農場實踐,集體生活讓他迅速成長了!感謝學校、老師們為孩子們營造這么好的成長環境!
王曹遠媽媽:據一個朋友(五年級孩子家長)說,他高中那時候就有這個農場活動。一所學校能將一個非文化學習的活動堅持那么多年,的確讓人肅然起敬。
【老師感慨】
在步行中,有兩位學生不約而同地指著路邊稻田問:“田里面長的是稻還是麥?有何區別???”我心里一驚:現在的學生真的分不清嗎?因為沒有對比,我只能告知說:“稻子,現在你們看到的是稻子,水稻是水田作物,加工后是大米;麥子是旱地作物,是越冬作物,加工后是面粉。”
我心中感慨:看來這個勞動實踐周真的太有必要、太及時了。要不然真的如古人所言,“四體不勤,五谷不分”了。
——王帥老師
- 上一篇:銘記歷史、居安思?!倚i_展“銘記九一八”應急疏散演練活動[ 09-18 ]
- 下一篇:南開大學向我校發來喜報[ 09-19 ]